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旅 > 正文

高平发现战国西汉时期冶铁遗址

时间:2022-05-12 12:21:04    来源:三晋新闻网    

近日,晋城市长平之战文化研究会人员在对高平羊头山李家庄村文化遗存进行调查时,在该村东100米处的“炉窑沟”,发现了一处战国西汉时期的大型冶铁遗址。

经研究人员测量,这处冶铁遗址宽约300米,长估计在2公里左右,部分段层厚度在五六米之间不等。除在李家庄村北500米处修建接待中心及停车广场占用几亩地外,“炉窑沟”两边遗址的其他地貌地势依然保存完好。

与此同时,研究人员从遗址现存的铁渣、坩埚和使用过的煤末煤渣,以及距遗址200米处一个名叫“场房”的地方,发现了战国西汉时期绳纹陶鬲、素纹陶豆等生活器物,器物时代特征明显。

从现存铁渣、坩埚、煤末煤渣等遗物看,研究人员认为,这表明当时的冶炼技术十分娴熟,有很多坩埚壁厚度仅0.5厘米至1厘米,坩埚内外壁粘黏铁渣很少。

“这处冶铁遗址与高平谷口、上庄村战国冶铁遗址相比有较大的区别,没有冶炼坐炉和复炉重冶现象,与阳城县润城砥洎城附近的坩埚相比,更加超薄,在技术上更加成熟。”晋城市长平之战文化研究会会长李俊杰表示,从“炉窑沟”现存的坩埚冶铁上可以看到从初期、中期到成熟期三个阶段的发展历程,在用煤上分为浅层煤、深层煤两个阶段。

在这处冶铁遗址西400米处发现浮于地表的浅层煤,北约500米处就有深层古煤窑出现,周边有铁矿石(硅)等,而在羊头山南北走向有一条大水沟,常年四季有水流淌,大山周围有树木森森,为古代冶铁创造了极佳的先天自然条件。

李俊杰认为,羊头山李家庄文化遗址丰富,冶铁技术娴熟,是太行山煤铁之乡辉煌历史时期的代表。(张莉李帅锦)

   免责声明:三晋新闻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三晋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中文陈述文字和文字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由任何怀疑或质疑,请即三晋新闻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