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三农 > 正文

小芦笋闯出大市场

时间:2022-06-06 10:32:24    来源:山西日报    

眼下,正是芦笋采收时节,在我省运城市,一株株洁白光滑的芦笋破土而出、长势喜人。农户们正忙着收获芦笋,晋南大地一派丰收的景象。为提升运城芦笋出口品质、帮助笋农增加收入,运城海关工作人员走进辖区出口芦笋备案种植基地,深入田间地头,查看基地芦笋生长情况……

芦笋是天门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嫩芽,可供蔬菜食用,未出土的呈白色称为白笋,出土后呈绿色称为绿笋。运城的出口芦笋罐头中芦笋为白笋,膳食纤维柔软,能增食欲、助消化,在国际市场备受青睐。运城地处黄河金三角区域,是我国四大芦笋主产地之一。芦笋种植和罐头制品生产出口在当地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我们基地的芦笋,一般早上8点左右开始采摘,采摘完马上送到工厂加工,确保原料新鲜和罐头品质。”万荣县裴庄婕通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董克俭说,“在海关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我们选用了这种‘黑白膜’覆膜栽培技术,一次投资可以使用5年,亩产量最高可达1000公斤,亩产值在1万元以上,采用这种技术种植出来的芦笋,粗度适中、口感脆爽,国外市场反映不错。去年我们的芦笋罐头出口西班牙1500余吨、货值近300万美元,客户反响非常好,还要求增加订单呢!”

运城的黄河滩涂面积广阔,沙土混合比例适中,土壤肥沃,土质松软,既能吸水又能存肥,非常适合芦笋生长。芦笋备案种植基地采用“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引进国外先进的“黑白膜”覆膜栽培技术进行标准化种植。

在农药化学品使用方面,根据深入企业一线的海关关员建议,该基地及时请教国内芦笋种植专家,确保科学使用农业化学品。在专家指导下,定期更换药品种类,明确药剂药量,降低打药时间频次,统一采摘收购,从源头上保证了芦笋原料合格、农药无残留;在完善管理记录方面,基地按照海关专家的指导,合作社及农户建立了芦笋生长管理记录,加工企业进一步完善原料出入库记录,全流程提升芦笋的过程质量管理水平,实现了所有原料品质可控、来源安全、全程可追溯;在出口产品标准方面,该基地根据海关监管要求,每年定期对种植基地的土壤、灌溉用水、芦笋原料等开展国际认可的第三方专业检测,确保土壤、水质无污染,确保芦笋原料在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等方面符合我国和进口国的相关标准要求。

“下一步,我们将扩大备案种植基地面积,开展芦笋规模化、产业化种植,带动更多老百姓成为笋农专业户,就地就近加入合作社,大家一起干出口、奔小康!”谈起基地下一步的发展计划,董克俭信心满满地说。

记者孟婷

   免责声明:三晋新闻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三晋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中文陈述文字和文字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由任何怀疑或质疑,请即三晋新闻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