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整松软的土地上,东方红拖拉机牵引着指夹式精量播种机发出欢快的突突声。伴随着飞扬的尘土,6条笔直的播种带显露出来,一粒粒希望的种子已经播下。日前,在黄汾流域粮食优质高产高效示范基地新绛段王村核心示范区的这一播,标志着“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在新绛县拉开序幕。
新绛县农业农村局组织专家团队通过技术培训视频会、印发宣传资料、进村入企宣讲政策、现场技术研讨等形式普及“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让群众对新技术有了准确的把握和认识。
政策宣讲到位、物资准备充足、配套农机研制出炉、实施主体自愿示范,新绛县珍粮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成为该县第一个实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主体,首先开启了春播试验。播种采取“4+2”模式,大豆选用“齐黄34”、玉米选用“冠玉911”。豆与豆行距30厘米,豆与玉米行距60厘米,玉米与玉米行距40厘米;玉米播深6厘米,大豆播深3厘米;亩留玉米4500株—5000株,大豆8500株左右。
在一次次的机具调试、数据测量后,终于达到了预期的技术要求。省耕保中心主任刘宁莉发挥自身在土壤肥料方面的专长优势,在“新绛县大豆玉米复合种植”微信群里开展实时指导,同时调取其他地方的相关资料,给予比较分析建议。
合作社技术员马栋梁说:“我们的试种,一是积极贯彻国家‘稳粮增豆’政策,二是想给乡亲们提供‘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的示范。眼下,相应的政策、技术、机械、农资等均已到位,撸起袖子加油干才是硬道理!”
记者王秀娟
免责声明:三晋新闻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三晋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中文陈述文字和文字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由任何怀疑或质疑,请即三晋新闻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