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消费 > 正文

“小阳春”爽约 太原楼市遭遇“倒春寒”

时间:2022-04-21 09:58:15    来源:山西晚报    

今年一季度,太原市场受局部疫情及供地减少等影响,土地成交规模跌入谷底,流拍率进一步上升。与此同时,受制于多数房企资金压力仍未得到实质性纾解,土地流拍现象频发。

4月第三周,太原朗润智业机构一季度的楼市数据出炉,从土地、商品房供需、价格等维度的数据看,太原六城区一季度楼市不容乐观,土地供应量骤减,二季度待入市产品减少,各房企销售以存量为主,供应端仍较疲软,整体市场预期不乐观。

而另一方面,全国房地产在“房住不炒”总基调下,多地因城施策,出现降首付、降利率等现象,小范围刺激房地产成交提升。在此大环境的影响下,二季度太原楼市表现的冷热度与未来楼市政策息息相关。如果短期内太原楼市有利好新政出台,房企必定会供应放量,成交规模有所回升,但难超去年同期;但若无乐观政策加持,因各项目的回款、运营资金压力继续加大,市场回温动力不足。

成交地价跌至历史谷底

先拿数据来说话,朗润智业2022年第一季度数据显示:太原六城区土地仅供应5宗,4宗为商住用地(3宗位于杏花岭城北东山板块),1宗为商业用地(集中在综改区潇河产业园内),供应量同比下降95%;成交8宗,成交量同比下降9%。就成交地块来看,楼面价1431元/平方米,下跌至历年最低值;流拍5宗,均为商住用地。

今年2月,太原土地零成交,2月15日,原定为虎年“第一拍”的三宗地块,均未有房企报名参与竞买,不得已流拍。这三宗地块分别为晋源区新晋祠路附近一宗商住用地,尖草坪区摄乐村附近两宗山西宗业工贸有限公司储备地块。其中,晋源区新晋祠路附近地块SP-2202曾于2021年12月15日公开挂牌拍卖,经历过两次公开挂牌,但均以“流拍”收场。这是继2021年12月以来的又一次流拍。

整个一季度,土地市场延续了2021年土地市场冷清走势。山西晚报记者查阅数据获悉,2021下半年,太原土地市场刚有回暖态势,12月份土地成交呈现翻倍猛增,但6月至11月成交面积相加也不及12月单月的成交量。12月的土地成交热好景不长,土地市场进入今年再度降至冰点。业内人士表示,在楼市成交未现升温之前,土地流拍现象可能仍将存在,因房企不报名而流拍,是当前市场环境下,房企谨慎拿地的必然结果。

而从板块土储容量看,目前太原市场上土储集中于城市外围的热点板块,竞争较为激烈。朗润智业数据显示,一季度,土地整体市场上已拿地项目、已拿地未推量达到4243万平方米,土储量主要集中于城市外围区域,如综改区、环西南板块、北部新城板块等竞争较大的热点板块,三个板块占整体土储的43%。

商品房成交量价同比下滑

与土地市场并行的还有成交量。2022年一季度,太原商品房市场成交面积76.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5%;成交金额84.9亿元,同比下降50%;成交均价11129元/平方米,同比下降8%。一季度房企推货节奏缓慢,市场遭遇“倒春寒”,成交情况达到近三年一季度市场最低值。

与此同时,省城楼市库存经过去年一年的盘整,库存明显减少。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太原住宅市场存量约661万平方米,累计去化周期约15个月,其中已推未售量411万平方米,取证未推量为250万平方米,主要集中在综改区、环西南板块和朝阳板块等;北部新城板块持续以价换量流速快,去化周期在10个月内。而2021年年末,省城住宅市场的存量为849万平方米,累计去化周期为16个月。

库存的多少会直接影响房价,2017、2018、2019年,省城的楼市及土地市场成交火爆,直接带来2019、2020、2021年连续三年的库存节节升高。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70大中城市房价指数来看,太原房价已经连跌半年,连上之前持平的月份,太原房价不涨价的态势持续了8个月。

除商品住宅外,其他物业类型也同样成交惨淡,公寓、写字楼、商业成交金额同比下降均在77%以上,公寓、写字楼成交均价跌至冰点。省城楼市仍处于清库存、拉需求的阶段。

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今年一季度全国楼市的销售数据,数据显示,1-3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3104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3.8%;销售额29655亿元,下降22.7%。3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5611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2%。从这份数据可以看出,今年全国商品房无论是销售额还是销售面积,均低于去年水平,且降幅略大。销售额及销售面积下降的状态在太原会更明显,而因一季度的表现不佳,会影响到全年业绩,省城部分业内人士认为,今年楼市销售成绩会整体低于去年水平,但库存量会好过去年。

主场转至改善项目

综合今年一季度太原品牌房企的业绩发现,改善项目抗风险能力强,价格相对坚挺。

朗润智业相关人士表示,市场下行明显情况下,本土房企项目竞争力明显减弱,省城成交前20名的品牌均为全国性企业,这当中八成为集团财务运作安全的房企品牌,有少量上榜项目负面新闻缠身。2022年,房企压力并未降低,旗下各项目复工困难,出于对交房的考虑,客户更加信任国企及央企,从榜单上看,成交业绩排名靠前的品牌中,有六家为国有企业,其中保利发展位列第一,成交金额9.47亿元。

此前,刚需市场一直是太原楼市的主要成交类型。但从去年至今,刚需产品价格下降幅度大,成交不乐观。与改善产品相比,刚需市场打价格战,抗风险能力明显低于改善市场。从成交金额看,一季度太原前十名项目中,有7个为中端或高端改善项目,其中首开·华润紫雲府成交4.23亿元,排名第一;龙城金茂府价格高达21000元/平方米以上,依然能排名第二。

从成交板块来看,热点板块成交量占有率达87%。这说明太原楼市成交区域集中度较高。其中龙城大街位居板块榜首,环西南板块、朝阳板块紧随其后。板块前十名企业的成交金额市占率约为87%,多为河东热点板块。

从产品成交结构看,两极分化明显,100120平方米、180-200平方米占比增加,总价段100万元以内、240万元以上占比提升。第一季度,产品分化更加明显。100-120平方米增加明显,更多客户选择小三居,120-180平方米占比小幅下降,180-200平方米占比提升;总价在100万以内占比扩大6.92%,100-200万占比下降,240万以上扩大4.5%。

二季度展望:维持中低位运行

在全国房地产市场持续下行背景下,中央各部委密集表态,释放积极信号,各地因城施策,促进行业良性循环。预计二季度,在货币、企业融资方面有所放松,但整体仍维持稳定。与此同时,今年太原将从各方面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推广“房证同交”“拿地即开工”等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因城施策,从各方面促进房地产市场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企业融资可能有所放松。朗润智业表示,开发商“钱紧”现状短时间内难解决,拿地态度将会更加谨慎,预计二季度一级市场成交规模仍将维持中低位运行。

另一方面:一季度,从全国房地产企业建安及土拓投资指标来看,新开工、竣工、土地购置均负增长,开发投资规模增速低。在此大背景下,房企拿地态度谨慎,市场成交规模及成交金额同环比均大幅下降,太原市成交率下降近五成,流拍现象频发,预计二季度成交规模将周期性回升但难追平去年同期。

在二级市场层面,待入市项目减少,供应端疲软,近期以去库存为主,成交回温动力不足,房价不涨成为新常态。二季度供求量预计不及去年同期水平。

从住宅市场看,二季度太原预计可售货量519万平方米,其中朝阳、环西南、综改区货量多,均在50万平方米以上;待入市项目分布在朝阳、长风西、南城核心板块。排名前十的房企可售货量约214万平方米,市场处于下行期,品牌开发商推货量减少,预计保利、万科、碧桂园、中海持续领跑市场。

记者 张磊

   免责声明:三晋新闻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三晋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中文陈述文字和文字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由任何怀疑或质疑,请即三晋新闻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