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素有“米粮川”之称的盂县西烟镇,大棚里、田垄上满是热闹的景象。
上午10时,南秀斌在西瓜棚里忙着浇水、测温、测湿度,他说:“马上就可以开始打顶,4月下旬西瓜就能上市了。”南秀斌边用手机录视频,边算起了账:一棚能产1.5万斤,4月上市行情好,批发价也能到每斤4元,毛利下来就有五六万元……
为了培育出满足市场需求的瓜,育种瓜棚里的西瓜、甜瓜,从选种、育苗、授粉到采摘,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把控,而南秀斌这一天的工作,就是找到人工操作和市场的结合点。
跟着市场走,种啥不发愁。这是“新农人”南秀斌这几年最大的领悟。西烟镇是农业大镇,当地农民一直以玉米种植为主,2012年,爱琢磨的南秀斌成立了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利用流转的1000多亩土地,把单一玉米扩展到桔梗、黄芪、黄芩;2019年起,他又考察市场、测土质,试验种植了西瓜、蜜薯、甜瓜、土豆,从品种的选取到培育,都盯紧了市场。
“村民们接受改种也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刚开始响应的村民并不多。”西烟镇党委书记路晋源说,“万一卖不出去,那可就是血本无归,多数村民都不敢冒那个风险。”从大棚出来,路晋源指着田垄间奔跑的拖拉机说:“这是今年镇里打造的1100亩示范田,咱要给乡亲们打个样。”最近几年来,村民们只要见到他,总喜欢打听种药材、西瓜的门道、销路和价格,看到有村民赚了钱,也动心了,但总担心有风险不敢出手。于是由镇里牵头,聘请了像南秀斌这样的“新农人”进行技术指导,打造西烟特色种植产业园,除了种植,还将延伸到农产品加工、冷链仓储,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再投放市场。“西瓜选的菠萝蜜和8424,红薯选的蜜薯,还有糯玉米、油葵,都是近几年试种成功、市场认可度较高的品种。”路晋源说,“要做好品控、包装和冷链仓储,价格才可观,比如糯玉米,要个头儿、饱满度统一,真空包装,全季供应……”
聊着聊着,路晋源和南秀斌很兴奋,大步在田垄上走起来。路晋源说:“紧盯着市场变化,踏踏实实提升品质,市场打开了,种植结构调整的路子才会越走越畅,村民的日子就一定比瓜还甜!”
白雪峰 刘德君
上一篇:振兴种业 集聚人才 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下一篇:智能农机助增收
免责声明:三晋新闻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三晋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中文陈述文字和文字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由任何怀疑或质疑,请即三晋新闻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