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源区南张村的农民正在搭葡萄架。本报记者姚凡摄
3月27日,春和景明春意浓,在晋源区农村的田间地头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春耕景象。
在南张村,67岁的杨二清正在大棚里忙着把匍匐在地上越冬的葡萄藤搭上葡萄架,为葡萄生长做好充足准备。他说:“我们这几年新引进了阳光玫瑰、辽锋、早黑宝、黄香蜜等品种,保鲜期长、口感好、好管理、甜度高,每个品种的甜度都能达到13度。”
杨二清告诉记者,每年8月,来南张村采摘葡萄的游客络绎不绝,自己家13亩葡萄大棚每年收入13万元左右。除了葡萄,他还种植了西梅和美国杏李。眼下,他还要忙着剪枝嫁接,确保今年有个好收成。
据了解,今年以来,晋源区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科学合理谋划特色水果产业布局,推动玉露香梨、葡萄、樱桃、杏李等特色水果种植,着力打造一批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好、有建设基础,可以引领当地产业健康发展的现代化果园。
本报记者姚凡
上一篇:粮食播种面积今年稳定在4707.2万亩以上
下一篇:防返贫 兴产业 解民忧
免责声明:三晋新闻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三晋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中文陈述文字和文字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由任何怀疑或质疑,请即三晋新闻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