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民生所盼、发展之基。平安山西建设,关系着全省3500万干部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山西建设,营造高质量发展良好环境”。
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平安中国已成为一张亮丽的国家名片。我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连续9年被评为平安建设(综治工作)先进省份,创造了全省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良好局面。当前,我省正处于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山西至关重要。
绷紧“防疫弦”,当好“守门人”,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目前,国内本土疫情多点散发态势仍在持续,北京冬奥会正在举行,无数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的基层干部群众和医护人员仍需再接再厉,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劲懈怠。要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全面压实四方责任,严格把控入境关、筛查关、转运关等关口,全面加强核酸检测、流调溯源、集中隔离等能力,不断提升快速、科学、精准应对疫情风险的水平,坚决守好“山西阵地”,切实当好首都“护城河”。
筑牢“安全堤”,守住“生命线”,从严从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必须牢记生命重于泰山,始终把安全生产摆在突出位置,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心态抓实安全生产。要坚定不移厉行法治,不折不扣贯彻执行新修改的《安全生产法》;要紧盯重点领域,深入开展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突出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燃气等领域隐患排查治理;要提升本质安全,加大安全投入和培训,强化科技支撑,完善应急救援体系。以“狠抓落实”的工作作风,全力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用好“枫桥经验”法宝,推进“全科网格”建设,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夯实一个个基层基础的小平安,才能联结成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大安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要不断推进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法手段的创新。我省已建成多元解纷“大平台”,实现了“司法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一网通、一门办。要进一步优化功能,线上线下联动,为群众提供更快速更高效的化解纠纷方案。要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全力推进“全科网格”建设,让小网格发挥大效能,不断激活社会治理“末梢神经”,努力把网格打造成发现安全隐患、化解矛盾纠纷、服务人民群众的前沿阵地。要倾力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让人民更加安居乐业,社会更加安定有序。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无论是疫情防控、安全生产,还是基层社会治理,平安山西建设离不开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要充分组织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让群众成为最广参与者、最大受益者、最终评判者,让共创平安、共护平安、共享平安在三晋大地蔚然成风。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今年大事要事喜事多,全省上下要扛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居安思危、根上发力,更好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决守住安全底线,努力为群众创造安业、安居、安康、安心的良好环境。
陈力方
上一篇:扑下身子干 挺起脊梁扛
下一篇:山西“十三五”考古成果展“晒宝”
免责声明:三晋新闻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三晋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中文陈述文字和文字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由任何怀疑或质疑,请即三晋新闻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