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大年初一,艳阳高照,晴空万里,一阵阵激越的锣鼓声在武乡县大有乡李峪垴村响起。村民们头系彩带,身着盛装,排开方阵,奋力击鼓。气势磅礴的锣鼓声击出了新春的红红火火,慷慨激昂的鼓乐声打出了节日的热热闹闹,浓浓的年味儿弥漫在山村的每一个角落。
李峪垴村位于武乡县中部山区,2017年整村脱贫,63户233人摘掉了“穷帽”。这几年,过上富裕生活的李峪垴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种植、养殖、旅游多元发展,改厕、改厨、改水多点发力,翻新了村级活动场所、文化大舞台,新建了文化广场、村史馆,建成了文化长廊,人居环境得到了全面提升。
节奏明快的霸王鞭打出了喜悦心情,载歌载舞的“向阳花”扭出了幸福生活,独具特色的狮舞表演惟妙惟肖。在新春暖阳的映照下,激昂的鼓乐更加催人奋进。“往年过春节,一些人不是喝酒,就是打麻将,既伤身体,又伤和气。”李峪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姜向军说,“现在大伙儿凑在一起打锣鼓,既锻炼身体,又陶冶情操,不仅活跃了文化生活,更增添了节日欢乐气氛。”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我们按照‘面向基层人民群众,突出地方文化特色’的原则,不断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李峪垴村村民一起欢度春节的大有乡党委书记李耀清说。
“出锅啦,快收拾桌子准备吃饭!”大年初一中午,岚县普明镇普明村村民梁毛成将一笼热气腾腾的莜面端上了桌。抱扎扎、莜面饺子、搓鱼鱼……独特的莜面香味和着羊肉臊子和陈醋的味道,充满了这个农家小院。
“瞧瞧这实心芹菜,又甜又脆,还有香菜、番茄……绿色无污染,绝对的高品质蔬菜!”老梁笑着介绍。这些菜都是梁毛成和妻子在普明镇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园内一起种出来的。目前,园区内有80个大棚,分为鲜花、瓜菜轮作、菌菜轮作3大种植区,可实现年产值240万元,实现纯收入120万元,带动80户农户增收致富。同时,园区还有长期和临时务工人员160人,人均日工资80-100元,户均增收2万元,是当地名副其实的“聚宝盆”和致富“常青树”。
去年,梁毛成租了产业园里的3个大棚种蔬菜,年收入5万余元,这更加坚定了他扩大种植规模的决心。“过年歇两天就施肥翻土,正月开始育苗,争取能种三茬蔬菜,早点给孩子在县城买套房。”提起今年的种植计划,梁毛成干劲十足、满心欢喜。
本报记者范珍 张丽媛
上一篇:宋家沟:生活越过越踏实
下一篇:好政策 好日子 好盼头
免责声明:三晋新闻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三晋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中文陈述文字和文字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由任何怀疑或质疑,请即三晋新闻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