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阔步行
——山阴县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综述
古城乳业生产车间
万亩富硒有机旱作农业基地
桑干河大桥
汉墓群
广武明长城
山阴县城
一座座标准厂房拔地而起,一条条生产线建成投产,冬播谷子试种丰收,实施偏远山区集中成片供热,洪涛大街全线通车,主要经济指标稳中有进……
一组组数据、一项项举措、一个个成效,反映着山阴县在高质量发展上下硬功、出实招带来的巨大变化,见证着全县人民凝心聚力、抬高标杆、争先进位的创新精神和不竭动力。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山阴县上下在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中保持定力、怀抱希望,在重大机遇和现实困难交汇中风雨兼程、斩浪前行,加速推进“三个主体功能区”“九大基地”战略布局,致力于落实“现代化塞上绿都”目标要求,奋力谱写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跟党走 感党恩 党建引领彰显新高度
山阴县上下牢记领袖嘱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全面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专业训练、实践锻炼,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目标方向更加清晰坚定,隆重举办了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胜利召开了县第十五次党代会,率先高质量完成了村(社区)“两委”班子换届工作,持续净化政治生态,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推进,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抓项目 促转型 经济质效实现新提升
山阴县坚持经济发展稳中求进、稳中向好、稳中提质,围绕煤基、钙基、固废“三大产业”,全链条加快能源革命创新,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实现经济结构持续趋优、主要指标持续进位、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强化项目建设,牢固树立“项目是第一支撑”理念,坚持“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看”,持续引深“三个一批”和“项目建设冬季大比拼”活动;智恒泰新型环保超薄防火保温材料项目建成投运,总投资6.5亿元的恒科年产6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开工建设,昱德15万吨/年纳米碳酸钙生产线等转型项目加快建设,建成5G基站22座,实现县城信号全覆盖。
创优发展环境,推进“一枚印章管审批”“双随机一公开”“证照分离”改革,开展精简审批事项、材料、环节、要件和时限“五减行动”,9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97%的行政许可事项实现全程网办。一流的营商环境,吸引了一大批绿色环保企业牵手山阴、落地生根、腾飞致远。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以开发区建设为牵引,全面深化开发区“三化三制”和“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加快“区内事、区内办”进度,不断创优“4321”项目滚动推进模式,推动、引领和保障全县高质量转型发展。
数据显示,全县产业转型项目60个,完成投资40亿元,投资占比达到78.4%,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2.9%。山阴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全省56个县管工业类开发区中排名第24位。全县主要经济指标持续保持在朔州市第一、全省前列,高质量转型的动力强劲、态势明显。
夯基础 促振兴 “三农”工作得到新突破
立冬过后,在山阴县惠牧源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谷子种植地里,尽管天气有点寒冷,但是大型旋耕机来回穿梭,播种机紧随其后,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合作社的负责人说,他们现在种的是冬播谷子,是专门针对长城沿线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播种新技术。
山阴地处晋北黄土高原腹地、内长城雁门关外,属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为提高粮食产量,引进了谷子冬播新技术,大力发展有机旱作农业,确保既“种得好”又“产量高”,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
山阴县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推动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入实施“特”“优”战略,全力把农业做精做特,高质高效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持续改善农业基础设施。该县农作物总播面积93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87万亩,种植优质饲草20万亩,奶牛存栏量稳定在8万头左右,鲜奶产量稳定在28万吨以上。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8个、绿色农产品22个、有机食品3个,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5.3万亩。全面落实“五治”要求,全面整治农村“六乱”,美丽乡村提档升级、成效凸显。
抓开发 重保护 文旅融合开创新局面
山阴县依托明长城、汉墓群、旧广武城“三大国宝”,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龙头,围绕“塞上广武三千年、长城两侧是故乡”,打造全省重要的康养度假基地,建设长城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长城边塞文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文旅融合新业态初具规模。
发展现代康养度假产业,以“旅游+”为撬动点,推进跨界融合,提升“吃住行游购娱”服务水平,积极打造以广武长城为中心的生态文化旅游康养目的地。
山阴县通过加快山阴长城遗址遗迹保护与展示利用,推动广武长城文化博物馆、长城遗址遗迹基础设施建设、旧广武历史文化名村建设、长城1号旅游公路、滑雪场建设等重要文旅项目,牵引明长城、广武城等景点升级、线路升格。
该县规划建设一批养生、养老康养小镇,不断创新生态体验、度假养生、森林避暑等新业态,积极构建春花、夏绿、秋果、冬雪的生态休闲康养产业体系,实现“快进慢游”深体验。
守底线 惠民生 人民福祉获得新改善
山阴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咬紧牙关解决了群众期盼多年的急事难事愁事。
建成了洪涛大街等道路项目,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完善了道路交通体系。
新建改建热力管网130公里、换热站18个,集中供热隔压站1座,首创实施山区集中供热项目,为偏远地区实施集中成片供热提供了样板。
统筹抓好就业、教育、社保、医疗等各方面工作,稳步提升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和基本保障水平。
深入实施“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开展职业技能培训6344人次,城镇新增就业2917人,向省外输出劳动力2760人。
加大教育投入,设立教育发展专项基金,筹集资金1013.28万元,全部用于教育事业,保障教育快速发展。加大优秀教师表彰,连续两年高规格举办教师节表彰活动,大力表彰优秀教师,累计投入资金近800万元,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工作积极性。依托“名师在线工作室”,打造优秀教师团队,开创教学新模式,提升教学质量。公开招聘一批学历高专业强的教师,充实教师队伍,改善教师结构。
落实“双减”政策,大力提升学校课堂教学质量,全面压减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发挥学校的教育主阵地作用,强化对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率100%,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全面实施课后服务,共有13020名中小学生参加了课后服务。
实施“五个一批”群众文化惠民工程,免费送戏下乡147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加快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扎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共接种新冠疫苗345955剂次,第一剂次覆盖人数为168922人,保持了“双零”目标。为1350名怀孕妇女提供免费产前筛查与诊断服务,为35—64周岁的4531名农村妇女免费提供“两癌”检查服务。
推动平安山阴建设,坚持以“全科网格”试点建设为牵引,安全生产实现“双降”,“三零”单位创建走在朔州市前列。
围绕碳达峰、碳中和,全力推进国土绿化、生态修复、水土保持等重大项目,狠抓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切实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1天,同比增加43天。
“出行更顺畅了”“看病更方便了”“办事更有效率了”“就业更有保障了”……民生事业交出暖心成绩单,全县人民的日子越过越舒心,幸福指数也越来越高。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创业维艰、奋斗以成。山阴县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坚定奋进之志、保持奋发之姿、做实奋斗之举,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强县努力奋斗,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图片由山阴县委宣传部提供)
闫文靖
上一篇:晋城:2003个便民充电桩完成安装
下一篇:长治市筑牢疫情防控“铜墙铁壁”
免责声明:三晋新闻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三晋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中文陈述文字和文字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由任何怀疑或质疑,请即三晋新闻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