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三农 > 正文

石庄村:红了番茄 甜了生活

时间:2021-11-03 13:22:38    来源:山西日报    

扩大规模 调优结构 创新品牌 拓展市场

石庄村:红了番茄 甜了生活

 

  “因为采用了新技术,今年的西红柿长势不赖,大多都在半斤以上,亩产能有2万斤。”近日,在应县下社镇石庄村的日光节能温室内,村民孔义高兴地告诉记者。
  在应县下社镇的日光节能温室,记者看到,一株株西红柿已经成熟,果红藤绿,圆圆的西红柿十分惹人喜爱,菜农们正在忙碌着采摘、分拣,一筐筐的西红柿运出了节能温室。
  站在节能温室外的马路上,记者见到,一栋栋的蔬菜日光节能温室整齐排列,一车车刚采摘下来的西红柿,甜透了群众的幸福生活。
  “村里从1990年开始投资1.5万元建起3座日光节能温室,当时冬天只会种植菠菜、香菜和小白菜。从2003年开始,村民外出到山东寿光学习种植新技术,开始种植西红柿。到2014年,每座温室收入达4万元,记得当年冬天西红柿批发价每斤卖到了1.5元,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村委会主任王良存告诉记者。
  为了做大做强西红柿产业,2015年开始,村里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带领村民建设现代化蔬菜日光节能温室,不断扩大规模、调优结构、创新品牌、拓展市场,发展到现在,全村日光节能温室达到了1358座,所有温室都种植了西红柿,种植面积达到2200亩,建成了全县最大的设施农业蔬菜专业村。
  “我们村蔬菜大棚(日光节能温室)面积大,无论是本村的还是外村的富余劳力都来这里打工,每年能干七八个月,年收入能上两万七八到三万元。”村民王修和对记者说。
  “现在每斤西红柿批发价达到了2元以上,每个温室的收入达到3万多元一茬,如果算两茬就是6万多元,现在我们村设施农业形成了特色产业,农民收益高了,钱袋子鼓了,大家在小康的道路上越走越幸福,西红柿变成了群众的幸福果、致富果。”王良存告诉记者。

本报记者马占富

 

   免责声明:三晋新闻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三晋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中文陈述文字和文字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由任何怀疑或质疑,请即三晋新闻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