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 > 正文

从全链条遏制粮食浪费

时间:2021-11-03 12:22:22    来源:山西日报    

从全链条遏制粮食浪费

 

  10月3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粮食节约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从8个方面提出28条细则。《方案》要求,到2025年,粮食全产业链各环节节粮减损举措更加硬化实化细化,推动节粮减损取得更加明显成效,节粮减损制度体系、标准体系和监测体系基本建立,常态长效治理机制基本健全,“光盘行动”深入开展,食品浪费问题得到有效遏制,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我国粮食浪费现象较为严重。据了解,我国餐饮业每年倒掉浪费的食物高达2000亿元,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而餐桌上的浪费之外,数据显示,我国每年仅在粮食储存、运输和加工环节造成的损失浪费高达700亿斤。这些巨额数字如果都换成粮食和食物,一定可以堆得满坑满谷,想想都会觉得心头一紧。
  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持续增加,2020年粮食总产量高达13390亿斤,比2019年增加113亿斤,增长0.9%,创历史新高。需要强调的是,物质生活越来越富有,越是应该居安思危,越是应该惜福,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须知,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条古训至今仍对我们所处的现实具有指导意义。
  从全球范围来看,目前仍存在粮食安全问题。2020年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等机构发布的《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显示,在全球范围内,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经济衰退,2020年饥饿人数至少新增约8300万,甚至可能新增1.32亿。近日,联合国粮农组织甚至呼吁世界顶级富豪捐款,以解决全球性的饥饿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大力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中央印发了《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各地开展了“光盘行动”,粮食浪费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然而考虑到今年夏秋以来,包括河南、我省在内的部分地区遭受较大范围洪涝灾害,秋收减损在所难免,同时对秋耕秋种造成一定不利影响。因此,从生产、运输、消费等各个环节对粮食浪费行为进行持续遏制,无疑具有颇为紧迫的现实意义。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富而能俭,善莫大焉。要反粮食浪费,遏制食物浪费问题,首先就需要走出“处富而奢”的社会心态与社会风气,这就需要推进移风易俗,加强宣传教育,逐渐形成社会新风尚。同时增强和细化对特定人群(如学生)和行业(如餐饮业)的引导,使餐饮企业、学校、公职部门、监管部门、消费者等各方面形成合力,共同为节约粮食、避免浪费做贡献。此外,还要推动解决节粮减损工作中已存的短板与不足、死角与盲区。
  此次《方案》发布,针对加强粮食资源综合利用、推进粮食加工环节节粮减损、大力推进节粮减损科技创新等提出了明确要求,这将从制度上堵住粮食的“浪费漏洞”,形成全链条的“减损”,必须以有力举措和行动,确保落细落实、见行见效。

戴先任

 

   免责声明:三晋新闻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三晋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中文陈述文字和文字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由任何怀疑或质疑,请即三晋新闻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