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 > 正文

【祖国颂】扶贫车间机杼声声

时间:2021-10-03 19:13:47    来源:山西日报    

清晨的车家庄村,鸟儿啁啾欢唱,和着村巷里的犬吠声,犹如一曲优美的村庄晨曲。“噔噔噔……”几声缝纫机的声音从村头扶贫车间传来,循声而去,宽敞明亮的车间里整齐地摆放着缝纫机,扎眼穿线的“轧轧”声此起彼伏,颜色各异的布料在村民的手中来回摆弄,偶尔几声打趣的笑声,让不大的车间里充满了活力。

“咱响应政策,国庆假期不外出了,加班加点赶赶工。”说话的是邻村人郭利花。靠着从扶贫车间学来的手艺,瘦小的郭利花练就了一副“铁身板”,从一个零基础的外行变为绣着花、喂着娃、养着家的“巧绣娘”。

兴县曾经是我省深度贫困县,贫困人口多,青壮年大量外出,农村留守妇女成为有时间、有精力,但缺技能的闲散劳动力。为了让她们有活干、能挣钱,实现稳定脱贫,兴县积极招商引资,开办扶贫车间。在这里,251名村民变务农为务工,134名贫困户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增收。

“以前种地是种在地上、收在天上,现在经过培训上岗进入车间,裁缝活不在话下,操作绣花机俺也是好手。”说着,她打开操作面板,定图案、设色调、选规格,修长的手指在显示屏上几次轻轻点击,一排排线毂纷纷转动,机器开始飞针走线,一件衣服很快成型。如今,在扶贫车间工作的村民都掌握了技术要领,效率提高了不少,收入也增加了。郭利花当上了后道工序组长,一个月挣到2600元,成了全家致富的主力。

“赶上好年景,更赶上了好时代,现在大家在家门口就能赚钱,对生活更有信心了。”郭利花说,现在扶贫车间货源充足,希望能吸引更多的村民来就业,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

本报记者杨文俊

   免责声明:三晋新闻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三晋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中文陈述文字和文字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由任何怀疑或质疑,请即三晋新闻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