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是第四个“中国医师节”,今年的主题是“百年华诞同筑梦,医者担当践初心”。在各个医疗机构,白衣天使们坚守在工作一线,为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91岁的孙郁芝,就是千千万万个中国医生中的一员。作为山西省中医院一位老中医,她至今已经从医67载,凭借着精湛的医术以及多年的临床经验,为患者解除病痛,重获健康。
从医60余年 一心只为患者着想
孙郁芝是山西省中医院主任医师,山西省名老中医、省优秀专家。2017年,她获得全国首届名老中医称号。孙郁芝从事临床、科研、教学工作6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中西医理论基础知识深厚,科研作风严谨。其间撰写论文、论著30余篇,对肾病的发病机理及临床诊治颇有建树,为中医、中西医结合在肾脏病的研究史上作出了重大贡献,是山西省和山西省中医院肾病学科的奠基人、学科带头人。提起中医治疗肾病,山西省中医院肾病科创始人孙郁芝教授无疑是绝对的权威,她为中医治疗肾病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孙郁芝从医过程中,患者一直是孙郁芝老人心里最重要的人。医院家属院5号楼和医院门诊部之间的路,91岁的孙郁芝已经走了几十年。如今,由于年事已高,且患有腿疾,所以这不足百米的距离,她却要在学生的搀扶下走上整整一刻钟。但是尽管这样,孙郁芝仍然坚持每周利用两个半天的时间来出门诊。
为了不让患者等待,不耽误诊病时间,60余年来,孙郁芝从来没在门诊时喝过水,就是为了保证整个诊病过程全神贯注,不受任何干扰。每次门诊结束,即便时间再晚,她都要把诊室整理清洁干净,才在学生的搀扶下离开诊室。
孙郁芝把患者当做自己的亲人、朋友,老病人信赖笃深,而新患者又会慕名而来,所以她总有看不完的病人。为了照顾孙郁芝的身体,医院对她的门诊挂号进行了限制,每次出诊限号10个,但是,她总会为那些从外地跑来,没有住处的患者加号,一心只为患者着想。
坚持学习 不断探寻治病之道
孙郁芝常说:“人要不断学习,活到老学到老。”1954年,孙郁芝在大连医学院毕业两年之后,又在武汉学习了3年中医,从此与中医结下了不解之缘。1963年,学贯中西、精于临床的孙郁芝直接担任山西省中医院大内科及肾病科主任。1973年,为了提升自己的治疗和科研水平,她又奔赴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学习。她采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药物治疗肾小球肾炎,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开启了活血化瘀治疗肾病的先河。
在孙郁芝的领导下,上世纪60年代,山西省中医院率先在全省首家成立了肾病研究室,逐步形成了中医药优势突出,中西结合多学科技术同步发展,创新科学研究与临床医疗工作紧密结合的多手段、多水平的技术平台,开展了对肾脏病的研究。
努力创新 科研成果丰硕
为使中医理论结出丰硕成果,孙郁芝十分重视科技成果转化。上世纪70年代,首创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中药——益肾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使中医研究治疗肾脏病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一致赞同,为中医治疗肾小球肾炎开辟了一条新路,并获全国医药卫生科学大会成果奖。
上世纪80年代,孙郁芝又对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进行了探索研究,依据多年治疗该病的临床资料,总结出具有特色的经验方,该方被载入了《中华名医特技集成》一书中,并创立了中医药治疗紫癜性肾炎的新体系。
二十世纪末,根据中医理论及现代医学对血尿发病机理的认识,结合自己多年临床经验,孙郁芝主持了《血尿停为主治疗血尿的临床研究》课题研究,并开发研制出“血尿停胶囊”纯中药新制剂。它应用范围广,疗效确切,用药有特色,在延缓肾脏病发展,改善和保护肾功能,消除血尿,改善症状和体征方面都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传道解惑 倾囊相授不藏私
一直以来,孙郁芝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早些年,她任山西医学院本科及西学中学院温病学和中医内科学讲师,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中医人才。曾多次被邀请到省内外进行学术讲座。1982年,举办了为期3个月的肾病学习班,为全省培养了大批肾病专业人才,现在他们大多成为我省各地市医院肾病学科带头人和骨干力量。
1991年,孙郁芝被确定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选定的首批500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师之一,自1992年至今,她先后带出两届继承人,并于2007年获得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的“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优秀指导老师”荣誉称号。现三位继承人均已毕业出师,成为全省肾病学科带头人、名中医等,并任院长、科主任等职务。
总有人问孙郁芝,“操劳一生,为什么不安享晚年?”她说,只要她的大脑还清楚,会依然坚持工作在临床和教学第一线,为传承祖国医学瑰宝,解除患者病痛和三晋中医人才的培养,继续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
秦洋 赵惠峰
上一篇:千帆竞发风正劲 快马新程再扬鞭
下一篇:弘扬英模精神 锻造政法铁军
免责声明:三晋新闻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三晋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中文陈述文字和文字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由任何怀疑或质疑,请即三晋新闻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