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 > 正文

太原:逐步构建富有特色的文物创新生态体系

时间:2021-09-09 16:00:00    来源:山西经济日报    

本报太原9月8日讯(记者姚凡)今天,记者从太原市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太原市聚焦“让文物活起来”,打造红色、群众、经典、智慧四个博物馆,全面高质量推进文物保护工作。目前,太原市各级各类备案博物馆共33座,其中国有博物馆20座,非国有博物馆13座。
  据了解,近年来,太原市加强文物资源价值阐释与传播,逐步构建起富有太原特色的文物创新生态体系,推动文物走下“高台”、走进百姓,构建富有太原特色的文物创新生态体系,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去年9月,《太原市博物馆促进条例》正式施行,这是我国第二部博物馆领域的地方性法规,标志着太原市迈出了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的坚实步伐,有效地促进了博物馆事业的蓬勃发展。一年来,博物馆事业取得较好成绩,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备案博物馆33座,其中一级馆3座、二级馆5座、三级馆1座,国有博物馆20座(其中文物系统12座、国有行业博物馆8座),非国有博物馆13座,平均16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
  同时,在多项制度的有力支持下,今年,太原市陆续有20处博物馆初步具备备案条件,正在积极推进备案工作。目前,还有13处非国有博物馆正在培育。今年,太原市博物馆数量有望增至约70座。
  不仅如此,今年5月,太原市出台了《太原市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认养政策实施细则》,对于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共签约认养9处,有代表性的诸如尖草坪区赵家山天王庙、迎泽区福民巷5号和7号民居等。预计到今年年底,太原市有望完成文物认养16处。

   免责声明:三晋新闻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三晋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中文陈述文字和文字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由任何怀疑或质疑,请即三晋新闻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