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李家鸣 任志霞)地处北方内陆、属老工业基地的资源型城市长治,能够从容应对自然灾害,成为一个有弹性的“海绵城市”吗?在全国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20家示范城市名单中,长治成为我省唯一入围城市,未来3年,可获得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0亿元。8月11日,今年1.8亿元涉及城市管网及污水处理的补助资金下达长治,专项用于支持该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按照相关要求,“十四五”期间,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决定开展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工作,并通过竞争性选拔,确定部分基础条件好、积极性高、特色突出的城市开展典型示范,用3年时间集中建设,使示范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及地下空间建设水平明显提升,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海绵城市理念得到全面、有效落实,推动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此前的评审中,长治以总分第一的成绩,入选全国海绵城市示范城市。
自2016年被确定为我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以来,长治市成立了专业管理实施机构,系统完善顶层设计,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生态功能修复、居住社区建设、地下空间开发等工作。累计投入46.5亿元,实施了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目前,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率100%,内涝点消除率92%,海绵城市达标面积为15.3万平方公里,约占城市建成区面积的21.5%。
围绕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长治市锚定打造山水相融、生态引领的太行宜居山水名城目标,统筹流域区域、城市、设施、社区四个层级,全流域构建区域海绵体系、全要素构建城市健康水循环系统、全维度补齐设施短板、全方位打造高质量海绵社区,着力打造山—城—湖全域系统生态修复与治理、海绵城市建设统筹采煤沉陷区治理、海绵城市建设带动区域高质量转型发展“三个示范”,让人民群众乐享海绵生活,让城市更加富有韧性,为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探索经验。
上一篇:太原海关全力提升疫情防控能力
下一篇:点“碳”成“金” 山西在行动
免责声明:三晋新闻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三晋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中文陈述文字和文字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由任何怀疑或质疑,请即三晋新闻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