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工作方式 增强服务本领
自全省启动“三队”包联服务以来,我作为项目工队中的一员,切实体会到包联服务对转变工作作风、激发担当作为、推动工作落地产生的深刻影响。
突出了一个“转”字。“三农”工作从未止步,但通过“三队”包联这种方式开展工作,是一次重大创新。从办公室走向田间地头,技术就转化成了实实在在的生产力;从文件指引变为具体工作推进,各项助农政策就转变成产业发展的动力;从“浮在上头”变为“沉在下头”,作为一名“三农”干部,我感到离“三农”的距离更近了,对“三农”工作感情更深了,开展“三农”工作的本领增强了。
聚焦在一个“实”字。包联服务通过“送上门”的下沉式工作,开展点对点服务,深入了解项目进展、认真梳理研判问题,哪里有困难就帮扶哪里,存在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打通了项目落地见效中的痛点和堵点,切实起到了为群众办实事的效果。
压实了一个“责”字。开展包联服务,是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在干事创业上的具体体现。通过强化督战制度,省市县三级队伍层层传导压力、压实责任,严把工作质量。
强调了一个“同”字。“三队”包联有机融入“三农”整体工作,以项目促进乡村振兴协同推进。包联服务涵盖技术推广、项目推进、市场营销多个维度,贯穿了从田间地头到工厂车间再到消费者手中的农业产业全过程,真正做到了全链条协同发展。
省项目工队队员、省农业机械发展中心 王飞
找到真需求 做好真服务
今年开春以来,我被光荣选派到我省“三队”包联忻府区专家团队,深感这份信任与责任的分量,也深知这将是对自身职操和能力的大考。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倾心尽力,为农为民办实事、解难题。”
“找到真需求、做好真服务”是我开展包联服务的指针和灵魂。
在我看来,包联服务绝不是花拳绣腿,不找真需求、不碰真问题、不用真感情、不拿真功夫,就不会有真掌声和生命力。三个月来,我先后深入乡村50余次,累计行程3000余公里,遍迹忻府区10个乡镇办、50余个村、30余个服务主体和种养大户,帮助指导解决近40项次农业技术问题和生产生活难题,撰写调研报告及建议两篇。
包联活动“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大有作为,深入人心,定会助推我省乡村振兴。
包联活动拉近了你我他。包联活动涉及了政府、领导、专家、农民、相关服务企业和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通过远程视频、微信群、服务走访、协作指导,一个“@”、一个“点赞”,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
包联活动体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我们开展农业科技包联活动就是要把办公桌摆到农业一线,把实验室搬进田间地头,把科技能力转换成现实生产力、发展力。
包联活动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助推剂。战队上下、齐心协力,定会形成一股巨大的新动能,推动我省全面实现乡村振兴。
忻府区专家团队队员 常畴伟
让更多农户受益,是我最开心的事
我是朔城区农技推广中心主任李淑兰,“三队”包联服务活动启动以来,我带领专家团队紧密结合农时、农情,给农作物“问诊把脉”,累计深入田间地头开展面对面、手把手技术指导42次,开展集中培训30余场。在全区推广膜侧播种技术40万亩,今年预计将实现增产4000万公斤,增收近亿元。
晴天一身汗,雨天两腿泥,特别是小满过后,高温天气来袭,我和专家团队成员每天奔走在田间地头,头顶烈日,用满腔的工作热情直面骄阳的“火辣”,脚步踏遍了13个乡镇办事处197个村的膜侧播种田,把农技服务送到了农户的心坎上。
昼夜加班,伏案工作,是我们专家团队的工作常态,每天都是白天下乡搞服务,夜里网上解疑惑。为了让每个农户熟练掌握膜侧播种技术,晚上回家,我都会翻看我组建的900多人的两个种粮大户微信群,几乎每天都会“爬楼梯”翻阅群里上千条信息,决不让老百姓的问题过夜,工作完已是深夜。因为和农民朋友工作在一起,我和他们成了很好的朋友。农民朋友经常在微信群里肯定我们的工作,也让我们工作更有动力。
经过我们的努力,膜侧播种新技术得以推广开来,让更多的农户受益,是我最开心的事!
朔城区专家团队队长 李淑兰
心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省农业农村系统组织专家团队、项目工队、营销战队开展包联服务,我市结合“四聚焦四提升”专项活动,推进“三队”包联服务有机融入“三农”整体工作。作为营销战队的一员,能够亲身经历并热情投入到“三队”包联服务这场轰轰烈烈的战斗中,我倍感荣幸。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领导干部必须充分认识“三队”包联服务的重要意义,带头搞调研、查问题、想办法,为包联服务献计献策、出汗出力,有力推动包联服务的开展。
“团结一心,其利断金”。“三队”包联服务涉及层级多、范围广、难度大,没有上下联动、横向协调、密切配合,很难形成合力。要完善一体谋划、协同作战、重点出击的工作机制。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不管是项目上帮扶,还是技术上支持,落脚点还是要解决企业与农户的农产品销售问题。营销人员开动脑子、扑下身子,搭建产销平台,拓宽销售网络,构建校企模式,不断拓宽销售渠道,解决农产品销路窄、渠道少的现实问题,有力推动农产品进平台、上网络、开新路。
心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将“三队”包联服务做深做细。
阳泉市营销战队队员 付泽明
上一篇:精锐尽出闯市场 广搭平台捷报传
下一篇:包联服务解了俺们急难愁盼事
免责声明:三晋新闻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三晋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中文陈述文字和文字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由任何怀疑或质疑,请即三晋新闻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