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三农 > 正文

筑梦沃野绘新景——长治襄垣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综述

时间:2023-09-18 16:05:39    来源:三晋新闻网    

8月29日,农业农村部发布2023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公示公告,拟将100个申报单位纳入2023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长治市襄垣县被列为山西省三个上榜示范县之一。

近年来,襄垣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着力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中的短板弱项,集中力量,重点突破,乡村振兴的梦想正在探索与实践中一步步变为现实。

育特色乡村产业蓬勃兴旺

严格耕地面积、播种面积、粮食产量“三个不减”,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制止“非粮化”,完成粮食播种面积47.38万亩,建设优质玉米基地30万亩、谷子基地5万亩、薯类基地5000亩,推广大豆0.4万亩、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0.2万亩,全力装实“米袋子”。巩固提升1000亩设施大棚,因地制宜发展香菇、平菇等食用菌产业,露地种植蔬菜3万亩,有效保障“菜篮子”充足供应。

实施“3+X”行动,着力培育“特”“优”产业,推进露地尖椒、优质高粱、玉米制种、设施蔬菜、有机水果、米槐种植等产业规模化发展,新发展36个特色种植园。推进有机旱作封闭示范区建设,在原有基础上实现新增有机旱作农业1.5万亩。

大力发展品牌养殖,建设善福奋达150万只肉鸡、润禾农牧3600头种猪等规模养殖项目10个,迈进全省肉鸡养殖大县前十强,为全县整体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壮大提升产业集群,重点实施了26个产业集群项目。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家,创建示范家庭农场省级1家、市级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1家、市级5家,打造了源生葡萄采摘、洛江沟牡丹观光,上马高架大棚草莓等一批休闲观光农业,实现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重点打造乡村旅游,形成了县城周边浊漳河沿线村庄为代表的“游园板块”,环宝峰湖旅游区周边村为代表的“襄约潮屿板块”,鲜明特色乡村记忆为代表的“乡土板块”。

持续巩固增收成果,完成1个省级特色产业示范基地、1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1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创建任务,培育乡村振兴示范村和特色产业示范基地9个。

展新颜和美乡村宜居宜游

按照县城扩容提质、重点镇特色带动、中心村优化布点的总体思路,襄垣县全面启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实施城乡公交、环卫、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以及4G网络、文体设施、便民超市、清洁取暖、厕所革命等基础设施建设全覆盖,全县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同质同步同向推进。

加快推进采煤沉陷治理,完善自然村通硬化路,实施30条乡道改扩建、76条村道修复工程、14座水毁桥梁和仙堂山旅游路修复工程,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实现大提速。

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深化“四大区域五项内容六个到位”工作方法,开展了以“共建洁美家园”为主题的村庄清洁行动,一手抓示范、一手抓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实现大提质。

同时,围绕农村河道、道路交通、绿化亮化、环境保洁、公共设施、公共空间等重点,强化河道综合治理。开展了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荒山造林、退林修复、飞播造林、封山育林、合作造林”,农村环境整治实现大改善。

拂新风崇德向善滋润民心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塑魂”。

襄垣县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按照“五有”标准,开展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星级评定,持续开展了文明村镇、文明家庭评选和典型选树宣传。完善激励奖励机制,起到“以一带十、以十带百、百带千家万户”的辐射效应,精神文明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持续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常态化开展“文化惠民基层行”、科技卫生“三下乡”等活动,全年实现“送戏下乡”300场,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

深入推动移风易俗,引导和组织村民健全“一约四会”,完善制定“村规民约”,党员干部带头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开展了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

善治理服务效能不断提升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实施农村“带头人”队伍优化提升行动。加强基层监督与村务监督有效衔接,强化对“一肩挑”人员的监督。推进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创建50个党建精品示范点,引导党员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防汛抢险等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拓展“四议两公开”制度,开展村级议事协商创新试验,推行村级基础信息统计“一张表”制度,切实减轻村级负担。“零案件”实现99%、“零事故”和“零上访”实现97%,法治乡村建设成效明显。全面构建全流程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和便民服务网络,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智慧乡村建设步伐取得新进展。同时建立道德激励约束机制,广泛开展好人好事评选表彰活动,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乡村德治水平有效提升。

拓渠道共富路上步履不停

把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作为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举措,坚持规划引领,突出试点示范,强化政策扶持,拓宽增收路径。全面完成了农村资产“清化收”工作,设立专项扶持资金1000万元,专项奖励资金500万元,有效激发了发展集体经济的主观能动性。

创新建设县镇平台,采取“政府主导+第三方运营+市场化运作”的运行模式,规范运行县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加快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推广夏店镇平安村“专业合作社领办+集体经济合作社参与+村民入股”的创新模式;探索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五+五代两自主”模式;推进重点改革项目,持续引深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树立虒亭镇司马村、王桥镇米坪村等一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先进典型,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朱晓鸥邓蓉)

   免责声明:三晋新闻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三晋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中文陈述文字和文字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由任何怀疑或质疑,请即三晋新闻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