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消费 > 正文

宝顶白芽破圈 白茶迎来新消费场景崛起新机遇

时间:2023-09-01 15:46:49    来源:新华网    

但凡能够在史书或者文学作品中留下印记的中国文人,诗书文章一般都能找到跟茶有关的内容。这些古人可不仅仅是喝茶,甚至还要自己煮茶,品评制茶工艺。

陆羽的《茶经》只是一个开端,实际上在这之前,茶已是一种流行文化。由于有记录历史的习惯,所以每一种文化都能找到起源。比如在遥远的帝尧时代,在远离中国的东南一隅,文明就开始以自己的独有方式开始运行了。

中国六大茶类之一的白茶,开始走上历史舞台。这让白茶有了相对明确的起源,但对白茶来说,在过去的几千年来,跨越地域和时空开枝散叶才是关键。

现在不仅仅是福建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阳,以及四川、云南、广东、湖南湖北和贵州,都出产白茶。这让白茶用一种不同于其他茶叶品类的形式,诠释了多元的中国茶文化。它有特制的工艺,不炒不揉,这让其更加原生态。但这种特色,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就如一颗被埋没的珍珠,没有回到自己应有的位置。

有人说这是一种“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品类,受到海外用户特别是欧美上流社会追捧。这的确是事实。

先不说古代,至少在上世纪60年代中国极为缺乏外汇的年代,白茶就开始大量外销出口创汇了。不过幸运的是,中国人喝茶,常喝常新。

中国文化上下5000年,兼收并蓄,融合发展。

文化有传承,白茶再发现

通过欧美人喝咖啡的生活方式,就不难找到白茶的生存和发展之道。除了作为一种饮品,咖啡基本上跟文化或者传承无关。

现在无论谁喝咖啡,都不会把这种日常行为联系到咖啡的故乡非洲,以及把咖啡发扬光大的南美洲那些一望无际的种植园。因为那些故事要么有了断层,要么因为奴隶贸易而过于血腥。这让咖啡更像是这样一种生意——制造一种需求,然后培养一种生活方式,最后从中赚钱。但茶完全不同。

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实际上还是一种文化,并因此成为一种纽带。

可能在一些人看来,文化虚无缥缈,是一种玄学。但作为一种纽带,茶能在不经意间让人们通过多维视角,去品味一种潜移默化的文明。

比如以中国人的饮茶文化和欧美的咖啡相比,前者总能让人通过茶这一载体,跟几千年前的古人心灵相通。尤其是中国流传下来的浩如烟海的古代诗词,其中与茶有关的部分,往往能够在不经意间穿越千年,直击一个纯粹中国人的心海。

但对咖啡,就不能、也无法有这么高的要求了。对于中国人或者喝咖啡的老外来说,这是一种日常饮品,但也仅此而已。

咖啡能够提神,但你无法在其中找到精神层面的寄托。白茶的价值再发现,其实也在于此——因为它有文化。

流传已千年,白茶最自然

《茶经》成书于唐代,这说明最早在隋唐时代,白茶就已经成为当时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后来的考古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可见在当时,白茶在当时就备受推崇。

喜欢游历名山大川的明代文人田艺蘅,在自己的作品《煮泉小品》中,专门记载了关于白茶的一些制作细节。这本书中记载,“茶者以火作者为次,生晒者为上,亦近自然,且断火气耳。况作人手器不洁,火候失宜,皆能损其香色也。生晒茶沦于瓯中,则旗枪舒畅,清翠鲜明,尤为可爱”。这段话表明,田艺蘅在品遍天下名茶后,认为白茶的“生晒”工艺最贴近自然,且形色俱佳。

可见从那时开始,古人就开始眼花缭乱、品种繁多的名茶跳脱出来,开始寻求原生态的茶香了。

在田艺蘅之后,又不断有文人士大夫等,专门著书立说,推崇白茶。到了清朝末期,随着国门打开,白茶也为欧美贵族所知,一时间成为达官显贵的生活方式标签。

上世纪中期白茶出口创汇,甚至也印证了关于白茶的古老传说——白茶因治好了很多小孩的麻疹而出名,而东南亚天气炎热,以至于要进口中国白茶做药用。这揭示了白茶的多元品质。

到了崇尚绿色环保的现在,这种品质可能更多地体现为一种差异化的产品力。而当这种产品力和另一个地理标识联系在一起时,白茶潜藏的生命力正在被激活。

这个地理标识,就是盛产被称为“青叶甘露”的知名绿茶竹叶青的原产地——四川峨眉山,以及出产在这里的白茶顶流——宝顶白芽。

宝顶有白芽,毫香蜜韵来

在这个理性时代,长期主义作为一种水到渠成的选择,越来越流行,人们都愿意做“时间的朋友”。

白茶的讲究,也跟时间有关。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三年陈、五年香、七年宝。随着时间的积累,白茶的营养物质越丰富,价值也越高。这也是已经被证实的白茶具备药用价值的来源——茶多酚会因时间变化而氧化成黄酮类物质,也因此具有了抗氧化性和消炎杀菌的功效。

因为出自峨眉,宝顶白芽一上来推出的就是三年陈白茶。在决定茶叶品质的生长环境方面,峨眉山可谓恰逢其时。

从气候条件角度,峨眉山的产茶地理环境几乎和福建福鼎一致。福鼎大多海拔在500-800米,乃至1000米以上,年平均温度18.5℃,年降雨量1669.5毫米,年相对湿度80%,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达1.58-2.33%,适合茶树生长。

与之相对应的是,峨眉山的茶园分布在海拔800~1200米的清音阁、白龙洞、万年寺、黑水寺一带,终年云雾缭绕,年平均降雨量1200至1600毫米,土壤有机质含量大于4%,无霜日350天,属于黄金产茶带。这让峨眉山所在四川地区,具备足够的白茶制作条件。

由此,也确保了宝顶白芽的白毫银针,相比福鼎的白毫银针,除了产地不同外,在茶树品种、制作工艺等方面完全相同。 对于越来越钟爱白茶的消费者来说,宝顶白芽能品出同样的毫香蜜韵。

文化的车轮总是滚滚向前。

白茶以其形色味俱佳,再加上神奇的药性加持,正在价值回归的过程中愈来愈火——从古老的太姥山传说开始,到蜚声海外,现在又开始引领饮茶新风潮——宝顶白芽的出现,其实就是一种新消费,也是中国文化生生不息的内生动力。

   免责声明:三晋新闻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三晋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中文陈述文字和文字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由任何怀疑或质疑,请即三晋新闻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