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西省“十四五”设施农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发展规划》)出台,提出到2025年,全省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140万亩,设施产量达到410万吨,总产值达到300亿元,机械化率达到50%以上,科技贡献率达到80%以上,与设施农业配套的加工、保鲜、冷链物流体系全面建成,打造一批区域公用品牌,形成集约化、有机化、标准化、智能化和品牌化发展的新格局,将山西设施农业建设成为引领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型业态、山西农民增收致富的特优产业、山西农业转型融合发展的示范标杆。
《发展规划》坚持园区化发展、标准化覆盖、科技化引领、市场化营销。按照“一带”“五区”“两山”的总体布局,着力构建布局结构合理、产业特色突出、资源配置科学、综合功能齐全、建设水平领先的设施农业发展新格局。“一带”即汾河流域经济走廊带,是我省最具优势和特色的经济带。在区域内大力发展高标准农业设施,建设园区化、科技化、标准化、数字化的规模设施果蔬生产基地,打造我省高质量设施农业产业带和景观带。“五区”即大同盆地、忻定盆地、晋中盆地、上党盆地、晋南盆地等五大盆地。“两山”即以吕梁山、太行山山区丘陵地区为主,因地制宜发展旱垣温室等节水设施农业,大力发展食用菌和特色果蔬种植,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发展规划》确定的重点任务是打造标准化的设施蔬菜产业、建设高端化的设施水果产业、发展现代化的设施食用菌产业。到2025年底,全省设施蔬菜年产量350万吨,年产值170亿元以上,蔬菜冬春自给率达到60%。
据悉,设施农业建设将纳入省市县经济社会整体发展规划,各项任务具体到部门、量化到基层。同时,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加强要素支撑,确保设施农业持续健康发展。(记者王秀娟)
免责声明:三晋新闻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三晋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中文陈述文字和文字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由任何怀疑或质疑,请即三晋新闻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