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旅 > 正文

传承展示5000年中华文明优秀成果 专家学者在京研讨如何讲好陶寺故事

时间:2023-02-28 10:28:10    来源:山西日报    

2月25日,陶寺文化阐释利用传播专家研讨会暨《陶寺遗址博物馆展陈大纲》专家论证会在北京举行,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等10余位专家学者为陶寺遗址博物馆展陈大纲把脉。

位于襄汾县的陶寺遗址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的四大早期都邑之一,是实证5000年中华文明的重要支点。考古研究证明,陶寺遗址初现王权礼制及早期国家的基本形态,为文献记载的尧都平阳。为了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在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下,临汾市和襄汾县近年来启动实施了陶寺遗址博物馆、遗址公园等项目,打造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圣地。目前,陶寺遗址博物馆主体工程已完工。

与会专家学者对《陶寺遗址博物馆展陈大纲》给予充分肯定,认为主题突出,内容丰富,成果支撑扎实;结构完整,设计合理,行文比较规范;文本通俗,形式活泼,展现了尧时代繁荣的物质文明、博大的精神文明和先进的政治文明,是一个专业性很强、信息量巨大、传播度较广的大纲文本。同时,专家学者们聚焦国际大视野、历史大格局,从博物馆展陈主题、主线、定位、内容结构、展陈手段以及文字表述等方面提出补充和修改意见。希望进一步突出陶寺遗址“考古尧都”和中华文明重要标识的定位,站在国家的高度、中华文明起源的高度,展现中华文明起源“满天星斗、多元一体”的文明图景,揭示“多元融合、兼容并蓄”的民族精神,兼顾国际化表达、跨文化交流,系统搭建一处能够实证中华文明源头和初始历史的博物馆话语体系,借助现代科技的鲜活力量,采用沉浸式体验等方式,感染更多公众的心灵,让文化遗产变得更为“平易近人”,争取把陶寺遗址博物馆建设成全国一流、世界级影响的博物馆,讲好陶寺故事,传播陶寺文化,打造触摸中华文明的“新地标”。

《陶寺遗址博物馆展陈大纲》由北京文博文化事业发展研究中心历时6年精心编写,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何驽、高江涛担纲主编,同时聘请全国多位业内专家参与,先后经过26次修改,形成第四版。(记者李宏伟)

   免责声明:三晋新闻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三晋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中文陈述文字和文字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由任何怀疑或质疑,请即三晋新闻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