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将近,位于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长巷村的“晋祠桂花元宵”非遗传习所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不时看到穿着白色工作服的人员进进出出,还有不少顾客排着队翘首以盼。“晋祠桂花元宵真材实料,香甜可口,我年年都来这儿买,要的就是这一口‘老味道’。”专程从迎泽区赶来的市民刘昊天拎着刚买的元宵开心地说。
“大米芯芯藕瓜瓜,元宵蛋蛋女娃娃。”在晋源区广为流传的晋祠四宝之一的“元宵蛋蛋”指的就是晋祠桂花元宵。晋祠桂花元宵起源于汉代,距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凭借得天独厚的晋祠大米种植条件和对传统制作工艺的坚守,晋祠桂花元宵一直传承至今。
在晋祠桂花元宵技艺传承人韩福元的加工车间内,3台3米多高的自动石碾机轰隆作响,旋转的石磨一遍遍碾着晾晒好的江米。“一泡、二淘、三晾、磨米、做馅、滚制……”72岁的韩福元说,制作一颗地道的桂花元宵,要经过十几道工序。
透过车间的玻璃窗,记者看到桂花馅儿被切成一厘米见方的小块,放到江米粉中。随着自动滚制元宵机器的转动,江米粉不断地沾在桂花馅儿表面,逐渐变圆、变大,一颗颗晋祠桂花元宵就“滚”制而成了。
这些年,韩福元在碾米、炒制馅料等工序中引进了自动化生产线,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依旧秉持着石磨碾制、“六蘸六滚”等古法工艺,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食材的原汁原味。
晋祠桂花元宵第五代传人韩伟的手机铃声不断,大多数是订购元宵的。“今年元宵产量翻番,每天可生产十万余颗。我们不断推陈出新,比如开发出沙棘口味的新品种,用木糖醇替代白糖等。”韩伟自豪地告诉记者,他们在省城拓展线下销售渠道的同时还开通了线上渠道,依托冷链物流、航空快递,元宵卖到了北京、深圳、广州、杭州等地,产品供不应求。
丁园 杨润德 韩雪冰
上一篇:省市场监管局专项食品抽检保安全
下一篇:消费热度持续攀升 经济复苏势头迅猛
免责声明:三晋新闻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三晋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中文陈述文字和文字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由任何怀疑或质疑,请即三晋新闻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