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三农 > 正文

大同出台十条政策高标准建设塞外鱼米乡

时间:2022-12-27 09:53:57    来源:山西日报    

近日,大同市渔业产业发展暨渔业产业协会成立挂牌,《大同市推动渔业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和渔业产业发展十条政策同步实施,被命名并公布的第一批全市水产养殖示范基地和休闲渔业示范基地,遍布桑干河、十里河、大同火山泉流域等水域。

近年来,大同市为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充分挖掘全市现有冷泉水、地热源、富硒土、桑干河滩涂等资源,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1786公顷,水产养殖主体69个,拥有鲤鱼、草鱼、鲢鱼、鳙鱼、鲫鱼、鲈鱼、鲟鱼、罗非鱼、小龙虾、中华绒螯蟹等特色产品,已形成了净水渔业、设施渔业、生态渔业、都市渔业、休闲渔业5种业态良性发展的格局,促进了农民持续增收。2021年全市名特优水产品占比42.2%。其中,罗非鱼产量位居全省第二,鲟鱼产量位居全省第三,鳟鱼产量位居全省第五。今年前三季度,大同市水产品总产量增加了866吨,同比增长75.3%,为全省增量贡献近四分之一,为全省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发挥示范效应。

据了解,此次出台的十条扶持政策涵盖资金奖补、政策倾斜、人才引进、品牌培育等多个方面。特别是在资金上,对水产预制菜为主的水产品加工和发展休闲渔业予以一定资金扶持;对创建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龙头企业奖励30万元、省级龙头企业奖励20万元,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奖励30万元,创建国家级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骨干基地奖励10万元。而在扶持上,对新引进的企业投资1亿元以上或固定资产一次性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渔业项目,实行“一事一议”“一企一策”并鼓励与水产科研院校合作。

按照实施方案,该市将进一步优化渔业产业总体布局,分阶段制订发展目标,培育一批新型渔业产业市场主体,鼓励和引导渔业市场主体延伸产业链条,打造大同水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一批特色渔业子品牌,不断提升产业附加值。

到“十四五”末,全市渔业产值占一产增加值比重将由2021年的0.16%提升至2.5%,受益区农户将户均年增收2万元,水产品产地质量监测均达到国家标准。(记者赵志成)

   免责声明:三晋新闻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三晋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中文陈述文字和文字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由任何怀疑或质疑,请即三晋新闻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