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哥哥”念成“dede”“裤子”念成“tuzi”“西瓜”读为“jizhua”“去学校”读为“jujiaojiao”……如果一岁多的孩子说话是这样,可能家长不会觉得有什么问题,但如果孩子已经4岁甚至更大了,说话时发音仍旧是这样,家长们就要注意了,你的孩子或许并非所谓的“贵人语迟”,而很可能是出现了语言发育问题。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出现了语言发育问题呢?语言发育迟缓又有哪些表现?带着这些问题,山西晚报记者采访了山西省儿童医院整形烧伤科护士长、言语治疗师王俊青,听听她怎么说。
A现状:每年接诊几百例
在山西省儿童医院晋源院区外科门诊的三层语音室见到王俊青时,她正在给轩轩(化名)小朋友做康复训练。轩轩已经上小学二年级了,见到山西晚报记者的时候,很热情地打了招呼,但山西晚报记者注意到,他在回答一些问题时,吐字并不是很清楚。王俊青也告诉山西晚报记者,轩轩确实是因为发音有问题,才在前段时间到她这里做语言康复训练。
语音室里有面大镜子,坐在镜子前,王俊青拿着一本印满了各种词汇的小册子,开始纠正轩轩的发音:“来,念这个。”“gaopai”“告白”“gaobai”“很好,连着念三遍!”
就这样,一个简单的词汇,轩轩常常需要重复读好几次,才能读准确。而时不时的,王俊青还要在他读词语的过程中纠正他出现的一些问题。“格言,‘言’要舌尖顶住牙齿。”“看镜子,嘴巴是什么样子的。”“对,嘴巴要张大。”……就这样,一个多小时的治疗结束后,轩轩读“哥哥”听起来不再是“dede”了。而就在轩轩妈妈准备带着他离开时,王俊青还不忘叮嘱:“会念并不代表会说,回家一定要继续练习哦!”
刚送走了轩轩和他的妈妈,语音室里就又迎来了下一位患者,一个不到5岁的小姑娘。“很多病人都是通过门诊或者是其他科室转到我这里的,大部分都是因为吐字不清,但又找不到原因。”王俊青说,在她的日常工作中,很多家长提起自己孩子说话不清的原因时,都会下意识以为是器质性病变导致的,但实际上,在她接触的患者中,这类型的患者并不是很多,大部分说话不清,有可能是语言发育迟缓,也有可能是构音障碍。而为了让这部分孩子少走弯路,2010年,王俊青所在的山西省妇幼医院专门开设了语音门诊,目前每年就诊患儿能达到几百例。
“但我感觉,有些家长对孩子的语言发育问题没有足够的认识,这不仅影响孩子成长,也耽误了治疗。”王俊青说。前段时间,她就碰到了一个很典型的病例:小姑娘已经12岁了,但说话还是不清楚,“家长带过来的时候,竟然还说,我家孩子还小,慢慢就好了!”
B科普:遵循语言发育规律
王俊青介绍,语言是儿童生长过程中必须要掌握的符号系统,语言发展几乎影响到儿童发展的所有方面,而儿童的语言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虽然不同的儿童达到某一阶段水平的时间有早晚,但发展的阶段和顺序是一致的。儿童语言发育应该遵循一定的发展规律,而不是“人云亦云”。
一般来说,儿童语言发育分为几个阶段:3个月的时候,儿童能发出一些愉快的声音,比如“咕咕”;有不同需求时会有不同的(哭)叫声;开始有社交性微笑。6个月的时候,儿童的发音种类明显增多;牙牙学语逐渐言语化,辅音增多;使用声音和手势来表达需求。6-12个月的时候,儿童会表现出复语,如“dada”;或者使用语音以引起关注;甚至初始的话语开始出现(尤其在10-12月个大的时候);另外,这个阶段的儿童对一些简单的指令开始有反应,也开始模仿别人的语音。等到儿童18-24个月大的时候,就已经能更多地使用正规字词而不是儿语了,同时,这个阶段的儿童已经具备50-100个字词的表达能力,以及能明白至少300个或更多的字词。
那是不是达不到这个标准就能认定孩子是语言发育迟缓呢?对这一点,王俊青表示,儿童的语言能力,也是一个学习、理解的过程,只有孩子听得多、理解多,才能说得多。“孩子一般在1岁左右会发出一些有意义的声音,比如爸爸或妈妈,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家长给孩子输出的越多,孩子能理解的词汇越多,会说的也就越多。”而一般情况下,如果一个孩子在两岁半的时候,能说出的有意义的词语低于50个,那就有极大的可能是语言发育迟缓。
“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家长带孩子过来的时候,说‘我家孩子什么都懂,但就是不说。’实际上,这可能是一种错误认知。”王俊青说。她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孩子在家的时候,家长可能会让孩子递东西,以为孩子把正确的东西递给自己,就说明孩子听懂了自己的话,但实际上,这可能只是因为孩子比较熟悉家里的环境。“换一个环境,孩子能不能准确理解家长的意思呢?这就不一定了。”她说。
C病因:构音障碍或是主因
孩子语言发育迟缓,可能是很多因素造成的,有可能是智力发育迟缓、环境因素、孤独症或者听觉障碍等。王俊青介绍,一般来说,1岁孩子会主动叫“爸爸、妈妈”等熟识的家庭成员,2岁孩子能够表达100个左右的词汇,3岁可进行句子交流,但如果孩子到了对应年龄段仍不能说话,想要拿东西或者想表达某种要求时,只会拉着大人的手去帮助完成,家长要引起高度重视。而4岁以上的孩子,如果去做过相关检查后,智力、听觉等都没有问题,却还是说不清楚话,那就要考虑孩子是不是出现了构音障碍。而语言发育迟缓的孩子中,很大一部分会伴随着构音障碍。
构音障碍是指构音器官无形态及结构的异常,也不是运动功能异常,听力在正常水平,无言语致病的其他明显原因的固定化发音错误。临床多见于儿童,特别是学龄前的儿童。“目前还不清楚构音障碍的原因。”王俊青说,但一般认为是幼儿在学习发音的过程中因某种原因学会了错误的构音动作,并且形成了习惯。有些研究资料显示,构音障碍主要与儿童语音的听觉接受、辨别、认知因素、获得构音动作技能的运动有关,也和遗传、饮食结构、环境因素等都有关系。
“很多孩子出现问题,是因为家庭环境,比如说家人之间平素沟通很少、家长对孩子代替太多、家庭成员有多种语言或多种口音等,孩子就不能建立完整的语言体系,也就失去了主动沟通的机会。”王俊青说,这也是她在临床工作中最常碰到的情况。
那在孩子的语言发展阶段,是不是说得越多越好呢?对这一点,王俊青解释道:“很多家长觉得,孩子的语言发育阶段一定要让他多说,甚至会出现一种‘你不说,我就不做’的情况,但实际上,这么做有点过激了。”比如有的家长在孩子想要喝奶的时候,对孩子强调“你先说,说了我才知道你要干什么呀!”实际上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家长在孩子开口前跟孩子这么说“你是不是要喝奶?如果要喝奶,要跟妈妈说。”
另外,有的家长一直给孩子吃软食,比如一直不让孩子啃苹果,只让孩子吃苹果泥、苹果丁、吃苹果条等,这些过分精细的饮食就不利于口面肌肉及舌肌的发育,也有可能影响孩子语言发育。“影响牙齿生长是一方面,影响口部肌肉发育,导致孩子口部肌肉力量不足,也容易对孩子发音有影响。”王俊青解释道。
她提醒家长,发现孩子说不清话时一定要及时干预,否则会影响孩子的语言功能。若在学龄前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会影响到孩子学习,甚至让孩子产生自卑、孤僻等心理问题。
D建议:及时介入合理治疗
对孩子已经出现的语言发育问题,王俊青建议,家长们也不要过分焦虑,首先应该正视问题,树立科学观念,及时带孩子到专业机构就诊,由专业医生检查判断孩子是否有异常,进而寻找病因,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
专业医生一般会对就诊的孩子进行语言发育的评估,评价方法为儿童语言发育迟缓评定法,适用于1岁半-6岁半的各种原因引起的语言发育迟缓儿童。
至于治疗,医生都会根据孩子病因的不同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治疗原则主要是进行注意力训练、交流态度与交流能力训练、语言符号与指示内容关系的训练、文字训练等,当然,这些内容是一些专业性很强的知识。需要强调的是,家庭语言环境在语言训练过程中将起到重要作用,父母是儿童语言训练过程中最主要的参与者,“所以我们特别鼓励家长把孩子的语言训练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促进孩子在生活对话中积极运用,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王俊青说,但如果家长不知道如何正确引导,就可能带领孩子练错,把一个错误的发音练成另一个错误的发音模式,甚至会造成错误的发音口型,进而影响孩子面容。所以,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存在构音障碍,那最好寻求专业人士帮忙。“语言康复训练门槛比较高,要掌握病理学语言等,需要较多专业知识。”康复训练的效果也与评估结果、孩子学习能力和家庭的配合度等相关,但总体来说,只要及时介入,一般情况下孩子的语言发育问题都能得到解决。
免责声明:三晋新闻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三晋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中文陈述文字和文字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由任何怀疑或质疑,请即三晋新闻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