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激励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
端牢中国饭碗 共谋乡村振兴
走进试验田,察看水稻长势;走进乡村卫生站,了解农村疫情防控情况……亲切关怀、殷殷嘱托,“要加强现代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和技术培训,把种粮大户组织起来,积极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我们有信心、有底气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要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好,团结带领乡亲们脱贫之后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激励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以更强的决心、更实的举措,把粮食生产抓紧抓牢,把农技推广做好做实,全力发展现代农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严守耕地红线 确保粮食安全
确保粮食安全是重大战略性根本问题。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王进仁表示,习近平总书记这次在四川考察再次关注粮食安全,作为全国11个粮食产销平衡省份之一,我省坚定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全力抓好稳粮保供,稳定粮食面积产量。今年我省压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完成粮食4707.2万亩、大豆165万亩种植面积的任务。同时,强化政策引导,积极推动惠农补贴政策落实,安排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等资金88亿余元,一卡通直接到户。在36个县建设粮油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基地和有机旱作基地300余万亩,向706户“新主体”发放贷款2.15亿元。3900余名省市县农技专家包市包县包主体、送政策送技术送信息,“科技壮苗”行动成效显著,目前夏粮正在收获,已收获地块均喜获丰收。
大同市委常委、副市长龚孟建表示,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念在兹的“国之大者”,也是大同市推进乡村振兴必须牢牢守住的底线任务。大同市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切实扛起稳粮保供政治责任,用好省级赋予的农牧交错带示范区、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区和北肉平台“三块金字招牌”,全面实施“特”“优”战略,坚持以绿色、有机、低碳理念引领农业,用市场化、工业化、标准化思路发展农业,以黄花、畜牧、设施蔬菜、有机旱作、中药材、食用菌、杏果、农文旅融合八大特色农业产业振兴为主线,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向种植和养殖要效益,向加工和市场要效益,向林业和渔业要效益,不断提升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品牌化水平。
地之不存,粮将焉附。我省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从今年开始对耕地保护情况进行实地抽查,每年抽查2—3个市,5年全覆盖。”省自然资源厅耕保处处长刘闯说,要按照今年省委1号文件要求,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要求,逐级签订责任书,实行上图入库、落实到地块,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责任。全面推行耕地保护“田长制”,设立省、市、县、乡、村五级田长。把耕地保护目标任务向各市分解下达,落实到地块图斑,纳入国土空间基础数据库“一张图”管理,扎实开展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压紧压实各级党委政府耕地保护的主体责任和相关部门的行业监管责任,推动全社会形成耕地保护合力。
强化科技支撑 发展现代农业
6月10日,位于晋中市境内的山西农业大学高粱研究所东白试验基地,高粱、玉米、谷子等农作物幼苗生机勃勃、长势喜人。身着白色工作衣的高粱研究所研究员张福耀正在田间记录幼苗生长数据,他激动地说:“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育成了一批市场竞争力较强的品种,晋杂系列酿造高粱品种、优质饲草高粱品种以及晋杂系列适宜机械化栽培的高粱品种在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高产优质饲草缓解了畜牧业发展中优质饲草短缺问题,特别是酿造专用高粱解决了酿酒、酿醋企业优质原料短缺的问题,开创了高粱全产业链开发的新局面。”
“在从事粮油批发的过程中,我萌生了原生态种植、养殖的想法,并把这个想法付诸实施。”沁水县嘉峰镇马庄村的刘少良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指出,要加强现代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和技术培训,把种粮大户组织起来,积极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我备受鼓舞,并为自己选的事业感到骄傲。目前,我的220亩地主要种植玉米和油菜,玉米收获后,再种小麦。我的‘原生态’主要是把种植和养殖结合起来,玉米秸秆作肉牛饲料,牛的粪便再作为有机肥施到田里,整个过程都是绿色、有机的。下一步,我要逐渐丰富种植品种,做大规模,为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出一份力。”
芒种芒种,忙收忙种。6月10日,正在忙着田间管护的武乡县大有乡西岗头村村民雷向军说:“现在机械化耕作太方便了,120多亩地,我一个人就能完成。今年种了100亩玉米、20多亩谷子,除去人工、田地租金、化肥等成本,年收入能达到10万元。”谈起今后的打算,雷向军说,“再购置些大型农机设备,全面实现科学种田、机械化作业,扩大耕作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现在购农机、种粮食都有补贴,乡里的农技人员还免费提供技术指导,种地多了,收入自然就高了。国家的政策好,我们老百姓跟着政策走,一定能过上幸福生活!”
凝聚组织力量 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离不开组织振兴。只有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创造力得到提升,才能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持久力量。积极推进创新型“党建+网格化”工作,就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有效形式。6月10日,天镇县赵家沟乡党委书记丁宝君组织范牛坊村的网格员在村委会演练“呼叫器”使用方法。丁宝君说:“基层无小事,特别是村里的独居老人,他们的生活更需要党的关怀。为此,乡里构建了‘五级架构、十户联户’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以每位网格信息员负责不超10户为原则,在全乡设置11名网格员、30名网格辅助员、124名网格信息员,并为网格员和独居老人配备‘呼叫器’,有事随时一按就可以互相取得联系。现在村里大事小事大家都愿意找网格员。我们还规划了由10个村联盟建设的集生活贸易区、农民工返乡创业区、紫玉加工展示区、农耕文化体验区、特色民宿民俗区等于一体的产业园区,拓宽增收渠道,打造‘种养稳定发展,产业同步推进’的乡村振兴新局面。”
仲夏时节,阳高县长城乡罗岭村掩映在一片绿色之中,村中街道干净整洁、柴草堆放有序,居民房屋、院落窗明几净。罗岭村党支部委员、村委会委员李吉山说,罗岭村通过大力实施村庄绿化、美化、净化工程,健全完善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加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积极引导广大群众革除陋习。自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开展以来,不论是房前屋后、村头巷尾,还是道路沿线、村垃圾点,不论是清理杂草、清运垃圾,还是动员群众、集中劳动,总是党员带头、群众紧跟。下一步,村党支部将通过夯实“组织引领”、强化“党员示范”、深化“党群联创”,带领大家努力向“党建强、产业兴、生态美、治理优、乡风淳”的乡村振兴目标迈进。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我备受鼓舞、倍感振奋。”省农业农村厅人事处处长郝登明告诉记者,围绕我省“三农”工作“十稳十提”重点任务,聚焦农业特色转型、优质高效发展,自今年起,我省启动实施全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计划每年培育600名左右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目前已经制定了详细的培育方案,力争用5年时间培育一支3000人规模的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队伍,带动全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雁阵”,夯实乡村振兴人才基础。
记者王秀娟 范珍 张丽媛 李全宏
免责声明:三晋新闻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三晋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中文陈述文字和文字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由任何怀疑或质疑,请即三晋新闻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